FIRE是近幾年在美國非常風行的一種理財信念,是Financial Independence and Retire Early 「財務獨立並提早退休」的縮寫,意味著生存下去不用倚靠任何人,不用倚靠任何單一收入來源。也意味著你擁有更多的選擇權。
有一些FIRE族會希望更縮短自己的提早退休時間,因此希望運用一些投資工具來加快速度
FIRE醫師在這個部分承襲了羅伯特清崎(富爸爸窮爸爸作者)的想法
在財富增長的過程,要好好運用OPT:Other People Time、OPM:Other People Money、OPR:Other People Resources,這些我們統稱為槓桿
OPM金錢槓桿確實是一個可以運用的工具,前提是你必須要知道怎麼運用
這篇文章我們來討論FIRE到底適不適合借錢投資?
不懂的東西不要碰。
華倫·愛德華·巴菲特 Warren Edward Buffett
所謂的槓桿,定義上就是一個「放大」的工具
阿基米德曾經說過「給我一個槓桿以及支點,我就能撬起整個地球」
資金槓桿(英語:Leverage 或 Gearing)是指舉債投資於事業或活動,例如操作具有10倍契約保證金或權利金價值的期貨或選擇權財貨契約、以及借錢投資 (取自維基百科)
相較於許多人對於高槓桿感到十分懼怕,認為高槓桿意味著高風險(在一般狀況下是沒錯的)
我認為金錢槓桿本身沒有好壞
他就是一個「放大」的工具,只是看使用者怎麼去運用而已
有問題的往往不是工具,而是使用工具的人
許多使用者會犯的錯誤是「只關注報酬,卻忽略了風險」
「放大」一方面可以加速你的獲利
但是也意味著當你虧損時,「放大」也會讓你虧損地更多
對於一個好的投資者而言,對於風險的關注必須要遠大於報酬
槓桿不只是可以加速致富,也可以加速致「負」
槓桿就是一個加速的工具。可以加速致富,也可以加速致「負」
最常見被詢問的槓桿問題是「我是否可以借錢投資?」
對於這個問題其實FIRE醫師認為要從很多層面去探討
如果這些層面的綜合考量下沒有夠高的風險報酬勝率不夠高,我80%都建議不要借錢投資
一般來說最常見到借錢的管道無非家人朋友及信用貸款(信貸)
家人朋友我一般都建議不要有金錢的往來
到時候無論你是獲利或虧損,都有可能不僅失去金錢也失去關係感情
獲利他可能會覺得那你給我的回報應該更多
虧損還不出錢你就得背上很多的人情壓力
俗話說「拿人手短,吃人嘴軟!」金錢關係很容易破壞這段關係的平衡
FIRE醫師自己的做法是不要跟親朋好友借錢、如果你借錢給親朋好友就不要想著要拿回來(有拿回來就當作賺到的)
信貸、房屋增貸主要是與銀行互動
台灣房屋增貸的平均利率大約是1.6-2.5%、信用貸款的平均利率大約是6%(聯合徵信中心資料)
意思也就是說不管你有沒有賺錢都得承受6%的成本
投資並不是100%賺錢,然而你的信貸卻是100%要按時償還的
必須將最不樂觀的狀況考慮進去
參考文章 《信用卡新手易踩到的地雷|五個會降低信用分數的原因》
另外請記得威力強大的「複利效應」,這6%也是會隨著複利增長的
更遑論利率更高的借貸方式,例如高利貸、P2P。
只要利率超過10%的我都覺得不應該借,利率超過5%的就要審慎考慮,而且借了要盡快清償
對我來說,我不會使用超過2%利率的貸款,都是資金成本

接下來這些議題,是我覺得你要借錢投資之前一定要審慎思考過的事情
侵蝕獲利
如果你是貸款來投資,你必須要負擔額外的成本
假如以信貸6%計算
也就是說你每年的投資報酬率必須要超過6%才算不虧
除此之外10%的獲利被吃掉6%只剩下4%
10年下來,本金會變 1.10^10年=2.59倍 跟本金會變1.04^10年=1.48倍差異是非常大的
我不會使用超過2%利率的貸款,資金成本太高
現金流
以現金流角度來說,債務可以分成好債、壞債及死債
你如果購買的是資產,而且有很大把握能夠獲利
那才是好債,那就是好的槓桿,可以放大獲利
如果你買進的東西是負債或是消費性的東西
那就是壞債及死債,只會加速你破產的速度
例如刷信用卡買吃一次就沒有價值的美食(死債),或是會持續貶值的車子(壞債)
所以你必須先確定你借錢來購買的東西是資產,而且有很大把握能夠獲利
投資獲利的保證性
有一些人的觀點是
如果我的投資一年賺7-10%平均報酬率
那我借利率6%的信貸來投資,這樣我就可以套利1-4%
然而投資獲利有保證性問題
意思也就是說不管你有沒有賺錢都得承受6%的成本
投資並不是100%賺錢
然而你的信貸卻是100%要按時償還的
必須將最不樂觀的狀況考慮進去
而且請注意,大部分的貸款還款是「還本+利,而不是只還利息」
對我來說,只有在我評估勝率夠高的時候才會考慮使用槓桿去放大獲利
這個勝率對我來說可能要90-95%,我才會考慮
資產配置
你要先有把握這筆借來的錢全部賠掉也不會影響你的生活,才可以使用槓桿
許多有錢人使用槓桿,但他們的前提是借了100萬
即使全部賠掉了,我也能立刻還出來
然而沒錢的人借了100萬,全部賠掉了就立刻負債100萬或是陷入萬劫不復沒有能力還款
我的評估標準是:「如果你沒有能力在資產全部賠掉的情況下,3個月內還出這筆借款,你就不要借」
舉例來說
財商高的人做法是我現在有1000萬現金,但是我希望保留現金部位(例如預防市場崩盤)
但是又有一個100萬的投資機會,我才去借100萬來投資
一旦這100萬的投資失利全部沒了,我仍然可以有足夠的資金來償還並進行下一波的佈局
然而財商低的人一般都是我現在很缺錢,但是我想要趕快賺到1000萬
存10萬塊要翻100倍才會變1000萬
所以我去借了100萬,希望只要翻10倍
但是如果你的投資績效不如預期,欠了100萬,你就不知道要還到什麼時候了…
心態影響紀律「風險承擔率」
9成以上的投資法都會因為「你使用的不是你的錢」導致心情不穩定
你如果是自己有100萬,這100萬如果賠掉了,雖然心很痛但是再重新開始就好
但是如果是跟銀行借錢,每個月都要還本跟利,如果還不出來你名下的資產可能會被法拍追討
壓力是不是大很多?
當你壓力很大時,投資的心態就會很不穩定
然而在投資中比技術更重要的卻是「心態及觀念」
心態不穩定,很容易導致你打破你的投資紀律!!!
投資是承擔風險得到報酬。你越能承擔風險,越有機會得到更好的報酬
債務的問題在於,它會影響你的「風險承擔率」
你的現金流越吃緊,你就越無法犯錯、越無法遇到意外
現金流不足導致被迫賣股票賣在不該賣的地方,或是市場波動過大導致心理承受不住,都是導致投資失敗的主因
例如原本要做長線投資,但只要你開始擔心這筆錢賠掉,可能有一點波動就想出場,導致變成短線交易且買高賣低
未來性
除此之外,借錢投資我認為不是一個長久之計
如果你今天借了10萬把它變成50萬,你將來應該也會想要借100萬把它變成500萬,借1000萬把它變成5000萬
然而市場是有不確定性的,再好的策略也不可能100%獲利
你成功獲利了9次,但只要最後一次賠光,你借的1000萬就立刻變成-1000萬
直接把前面賺的錢全部抵銷甚至負債
如果真的要借錢投資,可能要思考你的策略能不能長久用下去
整理:在借錢投資前你必須問的問題
- 我是否了解借錢可能加速致富,但也可能加速致「負」?
- 我是否了解貸款來投資會大幅吃掉我的獲利?
- 我借錢來買的東西是資產還是負債?
- 我如果要套利,我是否了解投資並不是100%賺錢,然而信貸卻是100%要按時償還的
- 我如果要套利,我的勝率夠高嗎?
- 如股這筆錢全部賠掉,我能不能在3個月內還出來,還是我會陷入萬劫不復?
- 借錢會不會影響到我的投資策略及心態?
- 我要借錢借幾次?這個借錢操作的策略是能長久經營的嗎?
結語
槓桿就是一個工具,可以加速致富,也可以加速致「負」
有問題的往往不是工具,而是使用工具的人
用得好或不好要看使用者是否有足夠的財商,不需要去污名化這個工具
在使用前需要經過細膩的評估,否則不要輕易嘗試
有問題的往往不是工具,而是使用工具的人